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肝炎后再障
作者:  文章来源:  点击数 0  更新时间:2012-1-6 10:15:32  文章录入:admin

肝炎后再障有两种临床类型。
  (1)甲型:占80%一90%,多数发生在肝炎后lO周内或在肝炎发作期间。患者既往并无慢性肝炎病史,肝炎本身临床表现轻,多数处于恢复期,但再障却很严重。临床特点为:①发病年龄较一般再障为早,通常在20岁以下,男多于女。②80%从肝炎发病到再障发生时间在10周内,也有长达20周以上者。常发生在急性肝炎开始好转或接近治愈时。③乙型肝炎抗原阴性。④无明显化学物质或药物接触史。⑤严重程度与肝炎严重程度无关。本型治疗困难,约2/3患者常于2月内死亡,平均生存期仅10周,死亡原因一般为消化道出血、颅内出血及败血症。
  (2)乙型:占少数,其临床特点是:①常在慢性肝炎基础上发病,两者发病相隔时间难以判断,可在肝炎发生后1年以上才发病,平均存活2.4年左右。②平均年龄较大,40岁左右,因输血而继发血清肝炎者年龄较小。③骨髓多数呈再生低下。④乙肝抗原可呈阳性反应。本型生存期比较长。
  肝炎后再障的发病机制可能和下列因素有关:①肝炎病毒直接抑制骨髓。②病毒导致造血干细胞染色体损害而影响其功能。③肝炎产生自身抗体损伤骨髓干细胞。④肝脏不能提供造血所需的营养成分;或在肝炎病程中使用对骨髓有毒的药物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