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
作者:Admin  文章来源:  点击数 0  更新时间:2008-10-20 10:23:28  文章录入:admin

         正常人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一般为(4-10)X 109/L。当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持续低于耳中性粒细胞百分数正常或稍减少时,称为白细胞减少症。中性粒细胞绝对数低于1.5 XI炉/L时,称为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外周血中白细胞计数低于2 X 109/L,中性粒细胞极度缺乏,其百分数大多低于10%一月物,有时仅占1%-2%,甚至完全消失,这时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大多低于0.5 XI矿/L.称为中性粒细胞缺乏症(或粒细胞缺乏症)。
     白细胞减少临床所见分为原因不明性和继发性两种,前者为多见。后者多为化学因素、药物及某些疾病(如伤寒、病毒性肝炎),或可见于各种实体肿瘤化疗后、多种血液病(如白血病、再障、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恶性组织细胞病等)、严重感染及原因不明者等。欧洲和以色列1980-1986年的研究结果显示,粒细胞缺乏症总的发生率为3.4/10万,发生率随年龄而急剧上升,其中半数以上为老年人,女性多于男性。在我国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的预后良好,粒细胞缺乏症如果治疗不及时,年龄较大或有其他脏器疾患的病人,病死率仍然较高(<10%)。
     首先应当明确白细胞减少的原因。要多次复查血常规,并在早上、中午不同时间多次查验。如果确定为病情轻的白细胞减少之后,当先从饮食、生活方面进行调整,并采取一定的强身方法,不要急于服药。如果经治疗后,白细胞较稳定也不可掉以轻心,当定期检查,并服药巩固一段时间。另外,在本病粒细胞缺乏的危重时期,不可一味只用清热解毒药,补益正气的药也不可少。 
   中医治法方面不外益气血二节肝肾、兼补阴、清热解毒等法,根据中药药理的研究,可重用鸡血藤、黄茂、女贞子、山莱莫、苦参等有明显升高白细胞作用的药物。临床若补肾阳当温而不燥,若滋肾阴则润而不腻,若用辛热之熟附子、肉桂,则势必劫肾之精血,过用鹿角胶、龟甲胶之品,则有碍肾阳温运脾土,徒增中满气滞之虞。故用药宜平和。虚、热、瘀、湿、毒是产生白细胞减少症的重要病理表现。虚是指心、涨脾、肾之阳气精血不足;热是指气虚的虚阳亢奋发热及血虚、阴虚生热;湿是指脾胃运化失常,湿浊内阻;瘀是指瘀血不去,新血不生。虚、热、湿均可使瘀血生成。故治疗白细胞减少症用鸡血藤、黄茂和四物汤养血、活血、行血的同时,更要以五灵脂、炮穿山甲通利血脉,行瘀活血。 
   白细胞减少症在中医学无此病名,据其主症有乏力,头晕,心悸,易外感发热等,似属中医学“气血虚”、“虚损”、“温病”等范畴。中医学认为,白细胞减少症乃由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养,素体亏损或外感病邪;或久病误治,或气滞血瘀,疤痕积聚;或药物所伤导致气血俱虚,阴阳失和,脏腑亏损。中医认为“血者水谷之精也,生化于脾”,牌为后天之本,主运化,主四肢,主肌肉,脾虚则不健运,血之生化无源,食欲差,消瘦,乏力。肾主骨,生髓,藏五脏六腑之精气,若肾虚则髓不得满,血不能化。肾虚则髓空,腰膝酸软,造精,耳鸣,元气衰弱,正气不足,卫外功能衰弱,极易感受外邪侵袭而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