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再生障碍性贫血
作者:Admin  文章来源:  点击数 0  更新时间:2008-10-22 9:18:48  文章录入:admin

          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是由化学,物理,生物因素,或不明原因所引起的骨髓干细胞损伤,微环境改变,以及免疫机制改变,红髓脂肪化,导致骨髓造血功能全部或部分衰竭,出现以全血细胞减少为主要表现的疾病,临床表现为贫血、感染、出血等症为主的一组综合症,是造血系统比较常见的疾病。再障有急性、慢性之分,急性再障贫血呈进行性加重,常伴有严重的感染、内脏出血,而慢性再障贫血、感染、出血等症状均相对较轻。而国外则分为轻重两型。虽然各年龄组均可发病,但以青壮年居多,且男性多于女性,北方多于南方,在中国的年发病率为0.74/10万,其中急性再障为0.14/10万,慢性再障0.6/10万。
  现代医学常采用激素、输血、免疫抑制剂、骨髓移植等常规疗法,激素类如康力龙、强地松、此类药物作用缓慢,疗效不稳定,而长期应用激素会引起骨质疏松症和骰骨头坏死和肝肾损害,往往是旧病未愈而又添新疾。输血不治病,越输越不造,反而抑制骨髓造血,只适用于临床急迫之时,对原发病无任何作用,而多次输血,会引起含铁血黄素沉着症,甚至肝肾功能衰竭。免疫抑制剂如田可,环胞素A等因价格昂贵,疗效不确切,停药易反跳,和副作用大而未能被广大再障患者所接受。骨髓移植由于受骨髓来源和价格等因影响外,骨髓移植的患者常发生抗宿主病(GVHD),而使再障患者望而却步。我们采用中医中药非输血非激素治疗疗法辩证治疗再障,取得良好了的疗郊,使再障的有效率达92.7%。一般服药20天左右既可见到血象上升,贫血症状改善,以见效快,根治时间短,停药不反跳,愈后不复发,费用低而为广大血液病患者所接受。
  ⑴病因:
  1.药物因素:常见引发此病的药物有氯霉素,合霉素,解热镇痛剂及含此类药物的制剂,磺胺类,四环素,抗癌药,苯,三硝基甲苯,保泰松,异烟肼,驱虫药,杀虫药,农药,无机砷等。
  2.电离辐射:如各种射线,均能影响更新的细胞组织,破坏DNA和蛋白质。而造成骨髓造血受抑。
  3.生物因素:患病毒性肝炎后继发再障,多在肝炎后两个月内发病,病情严重,病死率高。
  4.其他:妊娠可并发再障,机理不详;体质因素,如范可尼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约25%的PNH患者在病情的某一阶段发生再障。
  ⑵临床表现:
  1.贫血:起病有急有慢,常进行性加重,表现头晕,乏力,心悸,气短,面色,甲床苍白。
  2.出血:由血小板减少引起,表现为皮肤有出血点紫癜,鼻衄,齿龈出血,妇女月经过多等。
  3.发热:高热多由感染引起,低热如找不到感染灶,也可因严重贫血所致。
  4.一般无脾脏肿大。
  ⑶讨论:
  祖国医学认为本病属于“虚劳”,“虚损”,“血证”等范畴。中医认为肾主骨,骨生髓,精髓同类,精血同源,精血相互资生,互为转化。再障是骨髓劳损造成的生血功能障碍,而肾为先天之本,精血之脏,肾精亏损,则骨髓不充,髓虚则精血不能复生,但单纯补肾往往效果不好,这是因为脾肾有先后天依赖关系,脾为气血生化之源,既所谓先天滋后天,后天养先天,在补肾的同时加用建脾药如黄芪,白术,甘草,茯苓等其疗效更加明显。我们在临床中还发现活血化瘀药具有改善造血微环境和调节免疫作用,能清除髓海瘀阻而有利于细胞的生长既瘀血不去,新血不生。在应用补肾建脾药效果不佳而又无明显出血倾向的病例,加用活血化瘀药往往可以获得良好的疗效。